安阳肿瘤

肝癌微创介入治疗核磁复查提示效果好

2022-04-19 15:22:39 来源: 安阳肿瘤 咨询医生

肝癌微创介入治疗 核磁复查提示效果好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肝癌是世界上死亡率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 之一,虽然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我国肝癌90%以上有乙肝感染背景和合并肝硬化、肝功能不全, 多中心发生以及早期扩散和转移,仅有20%-30%左右的患者能够获得手术切除机会。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代表的介入治疗由于具有微创, 确切,易于实施等优点,已作为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用影像学方法评价 灭活是否彻底,有无 复发,对制定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把握治疗时机有重要意义。但由于TACE术后病灶的组织成分复杂,目前仍无最佳的影像学方法或综合方法对TACE术后的 进行准确的判断。 一般来讲,肝癌TACE 术后最佳行碘油CT 检出时间为介入治疗后4 周。但TACE难以达到 完全坏死,即使CT认为碘油完全填充的肝癌还有40%的患者病灶有不同程度增大,需要补充碘油,而出现新病灶者可达55%。既往单一影像学方法只能通过总结碘油集聚方式来对 进行判断,这种未通过系统有效的综合影像手段进行分析存在着很大缺陷。 CT及动态增强CT是目前肝癌TACE随访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明确肝癌碘油集聚状态及了解存活 血供情况,但是,碘油在CT上呈现高密度影,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增强后对残留 强化的观察。另外TACE多次术后供血动脉栓塞, 碘化油缺损区(即存活肝癌组织)仅靠侧支循环供血, 血管少,螺旋CT增强扫描时从静脉注入的有限对比剂难以经侧支循环进入病灶,导致增强时病灶无明显强化。因此CT扫描对存活 的诊断面临一定难度。 18F-FDG PET显像可通过检测 组织早期代谢的变化鉴别 坏死与存活,从而在治疗后早期判断 。18F -FDG PET对HCC TACE后残留灶的检测明显优于增强CT。因其不受碘油沉积及 供血血管改变的影响,并且通过同机PET和诊断CT的融合图像,进行定位细胞代谢情况,可为 判断提供更多信息。但由于高分化和少数中分化HCC癌细胞中葡萄糖磷酸酶浓度及活性较高,FDG的去磷酸化速率大于磷酸化,瘤组织内18F-FDG的摄取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似,甚至低于正常肝组织,导致18F-FDG PET/CT的假阴性。而研究表明,11C乙酸盐(AC)对分化良好的HCC诊断效果较好,18F-FDG则对分化较差的 显示良好,2种显像剂联合应用对HCC的诊断灵敏度可达100%。另报道介入治疗后的炎性反应会引起18F-FDG假阳性。因此PET-CT对于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也存在一定误差。 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无辐射损伤及碘油对MRI信号无明显影响,再加上一些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能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血管成像,其在肝癌TACE术后评价 、判断残存癌及了解血供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MRI DWI(扩散加权成像)通过检测生物组织内水分子运动状态的改变间接反映组织结构及细胞功能变化等信息。因肝癌TACE 后由于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细胞毒性作用、碘油末梢栓塞所致的缺血缺氧以及碘油内混合的化疗药物的缓慢细胞毒性作用, 发生以坏死为主的反应, 内出现大片状坏死,在 或坏死区域内以及增生的胶原纤维组织内有不同数量和程度的血管损伤。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细胞密度,其大小直接影响细胞外间隙的大小,从而能影响水分子的扩散度和ADC值大小。 坏死越多,其平均ADC值亦相应增高越多, 介入前后的ADC值变化间接反映 的坏死情况。DWI图、ADC图及ADC值三者联合的DWI技术能较好地鉴别 成活、坏死组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的坏死情况,有助于肝细胞癌TACE 及预后的评价,若结合其他技术如T2WI、动态增强等将更有助于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MRI可利用新的成像技术为肝癌介入术后 评价做出系统综合的评价,能够使用三种不同成像手段相互结合,对病灶在不同成像条件下从形态学(常规成像了解病变解剖及基本病理信息)、功能学(动态增强了解病变循环功能及状况)、分子运动学(细胞内外水分子扩散功能)水平上进行综合分析,对TACE术后肝癌病变进展、 结果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TAG: